连锁销售与传销的区别

总结一下,第一、直销是消费者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消费者大都追求舒适品甚至是奢侈品的客观社会环境才能为直销理念的形成提供必须的条件,而中国人需要的仍然是生活必需品,这种大部分人还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消费水平本身就很难直接给直销业提供社会营养;第二、传销是建立在人们对直销充分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才逐步形成的,它只注重操作过程,因此对于整体对直销十分陌生的中国人来说根本无法体会到传销操作模式背后的那些强大的文化内涵。
有人说这和直销在中国发展的社会必然性产生了矛盾,其实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矛盾才给直销提供了在中国生长的社会基础,正因为中国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还不足以让人们在短时间里理解直销业,而社会不可能停止不前,所以才需要有一个新的行业加以促进。直销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过程也正是它被中国大众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而很多方面的不适应只是暂时的,新生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但其过程也必定是复杂的、曲折的和漫长的。
二、产品档次太高,严重超出中国人的消费水平
仔细看一下当时的直销公司,所有的产品都是西方上流社会的消费品。中国的经济本就有限,中产阶级少得可怜。外资企业把那些在发达国家也堪称超前研发的产品拿到中国这个相对穷很多的“贫民区”销售,模式再先进,也不可能把一个价值1000块钱的东西卖给一个只有100块钱的人,就算一次两次可以,要想走上正规做到普及是绝对不可能的。而且根据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所开发的产品也无法适应中国市场。所以在中国几乎没有只为消费而通过传销消费的人。买东西的大都是为了挣钱而消费,消费的前提不是需求也不具备消费能力,少数人这样做尚且属于正常,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都没有消费需求,都是在投资,那么利润从何产生?挣来挣去和赌博一样,都想挣钱,在没有利润产生的资金流通里面,如果某人挣的钱多了,那么绝对有一部分人的钱毫无意义地减少了。这就使传销所带给中国人的创业机会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当然个别人积累财富是可以完成的,但是对社会一点作用都没有,因为他通过传销积累的财富是社会原有财富的一部分,而不是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这种富裕建立在更多人失去财富的基础之上,因此是有害而无益的。
总结,一个事物在新的环境里面生长,应该逐步去适应新的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事物,如果是长期发展的话,更不能人造环境像温室养花一样迁就。传销业所销售的大都是舒适品和奢侈品,而我们普遍需要的是必需品。
必需品,舒适品和奢侈品的区别是简单的;第一类包括满足必须满足的欲望所必需的一切东西,后两类包括满足不像第一类那样迫切的欲望的东西。——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三章:生产 消费 劳动 必须品
三、传销的业绩压力增大了从业者失败的比例和失败的程度
传销是直销的高级阶段,是在从业者能力允许及市场充足的前提下以销售产品为主的直销模式。因此传销有着非常明显且非常强大的业绩压力。在国外这种压力属于一种正常激励从业者的动力,因为他们的客观环境决定完成这种压力的可能性,只要努力就可以完成。而且国外的直销发展了很多年,人们对直销非常熟悉,如果没有一定的挑战性,那么人人都去从事了,社会发展也就不平衡了。因此在直销发达的国家,大都采用挑战性极强的传销模式,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把从业者锁定在一定的人群之内。由于人们对直销的充分了解,选择行业的人都是经过客观评估之后才从事的。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从事所以才加以选择,或者知道传销的挑战性巨大,选择只为挑战自己,即使不能取得成功也可以接受。而在中国,选择传销的目的只为一个就是暴富!由于中国的经济水平决定了大众的这种一夜暴富心理,在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出现的多次创业机会和很多人失之交臂,他们看见身边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抓住机遇富起来了,自己心里对机会的渴望,对暴富的欲望都非常强烈。同时由于人们对直销的陌生,使很多人坚信传销是个无风险的暴富机会。当然还有传销讲师的强烈刺激,这种方式在国外也只是销售界极其正常的一种激励手段,很多发达国家的人都见怪不怪,他们完全可以用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些东西,而中国人听到人家讲得激情飞扬的,自己也深信不疑,自己毫不犹豫地选择还充满激情的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到处宣传。
后一篇:网络行销是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咨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