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购五步动作分解

导购“那哪能啊,您老这么大年龄了,怎么可以麻烦您老啊!大娘,您是想看看什么床品啊?”(感情基础有了,可以询问需求了)

大娘“我是想给孙子换一套新的床单!”

……

据那位导购说,接下来那位大娘连价格都没有问,当时就买了一套高档的儿童三件套。我想,通过上面的对话,大家应该明白了一个道理:销售的功夫在销售之外!

要用你的真诚为顾客着想,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建立信任关系。

上面的第一步是接触阶段的情感建立,这个阶段对大家的要求是,至少让顾客感觉进到你的店里是舒服的,然后才是情感的交流;然而,这个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关系,而信任的建立则是情感建立的第二个阶段,即通过有效的产品推介,建立个人信任和产品信任,这种信任直接关系顾客的购买决定的问题。大家先来看看两个案例:

前几天去药店买感冒药,走到柜台前。

导购问道“先生,您要买什么药?”

我回答道“感冒了,要感冒药!”(然后就看到导购从众多的感冒药品当中挑出一款)

导购“先生,这个效果很好的!”

我一看药品名称,“这个药怎么没有听说过啊!”

导购“这个是最新的药,你放心好了,不会骗你的,效果很好的!”

我一想,新药一般价格都很贵“多少钱啊?”

“38.5”

“太贵了!”

“这个效果好呀,要么你就吃差一些的吧!”

各位,如果你是顾客,上面的对话你会作何感受呢?按照一般的常识,如果不是太严重也没有必要吃太好的,西药十几块钱一盒的就行了。只见这个时候,导购又为我推荐了几盒便宜些的,并且开始询问我的病症状。但是,都被“我自己先看看!”给打发了!最后我根据自己的症状,对照感冒药的说明书买了一盒盖克。

回到案例,为什么导购后面的病情询问和产品介绍都被我拒绝了哪?因为在没有对我的感冒症状做任何了解的情况下,一上来就卖最贵的给我,顿时信任感就变成了负数。

无独有偶,年前有段时间睡眠不好,根据朋友介绍去了趟上海龙华中医院。坐下来,一位白发沧桑的老中医开始把脉,看看口腔,听听心跳,还一边询问。从症状到职业,从工作到生活,再到饮食营养,最后还问到个人的婚姻问题,最让我感动的是老中医一直在为我这样的年轻人怜悯,怜悯我们要面对这么大的竞争压力,并且还一直赞美我的能力与成就。最后,竟然给我开了一个月的中药。说实话,一个月的药吃下来效果也不怎么样,并且,记得当时走的时候,我还感恩戴德的像范伟一样向老中医致以深深的“谢谢吆!”

相信大家都有过就医的经历,医生问的越多,就显得越加专业,你就越加放心,越加信任你的医生,因为你感觉他很重视你,很在乎你,对你负责,所以,他为你开的药也应该能够治疗自己的病。这就是最简单的信任逻辑。

所以,请大家记住,你要推介的产品不是你卖的最好的,也不是最新的新产品,也不是你认为最好的,更不是利润最高的,而是顾客需要的,顾客想要的。那么,顾客到底需要什么,想要什么?那就要靠我们有效的提问,通过你足够智慧的提问,既能找到顾客的需求,对症下药;又能够让顾客深受重视和尊重,同时,对你的的信任会也随之上升。

冷场”原因之二:导购员缺少自信,不敢说

记得多年前为菲林格尔地板服务的时候,有一次去攀枝花调研。当时区域销售人员反应,公司的新产品在当地市场卖的很差,而全国的其它市场卖的都不错。所以我就来到了攀枝花的专卖店做现场分析。进来一看,原来那些新产品都是陈列在了不起眼的位置,我就问老板问什么不按照公司要求陈列在显眼的区域?经销商老板很无奈的说,刚开始的确是根据公司规定陈列的,可是后来,那些新产品卖的的确不好,所以就和老产品换了个位置。

了解到这个情况,我并没有要求立即进行陈列调整,而是在那个店里留了下来。那天是周末,人流量还可以。经过上午的观察我发现导购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一,导购并没有主动介绍新产品,而总是喜欢介绍她们喜欢的、最熟悉的那几款产品,以致于新产品受到了冷落与搁置;第二,一部分顾客对新产品很有兴趣,可是导购对新产品的介绍却是寥寥,要么是简单报名,要么是简单的报价,当然,更可惜的是面对顾客的提问,导购更是畏畏缩缩,甚至当顾客对产品仍有兴趣的时候,导购却主动转向了其它产品的介绍,其结果便不得而知。 面对这一现状,为了证明给导购看,我就自己做起了导购进行现身说法。一个下午我就搞定了两单新产品。后来总结的时候导购说出了她们的真心话“宋老师,其实我们也想向你那样有信心的向顾客讲解,可是我们不敢说,害怕自己说错了,二是怕顾客反问我们,自己又答不上来,所以就不敢多说!”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咨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