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故事:从前有个山大王,在山下强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要求做他的压寨夫人,可这个姑娘宁死不服。山大王为了讨好这位姑娘,就好言相劝:做了压寨夫人,就是他那个王国的皇后,下面有几百号兄弟作使唤,可以吃香的,喝辣的,金银珠宝不用愁,并且山大王还当着众多兄弟们承诺,绝不碰第二个女人,更不会娶二房。可是,这个姑娘仍然寻死觅活。这时,山大王再也忍不住了,狠狠的威胁姑娘:如果不同意,就再度下山,把她的姐姐强上山来做压寨夫人,其他的家人统统杀掉。一听到要杀全家,姑娘想了:不能因为自己而连累全家吧!所以,就答应了山大王做压寨夫人。
各位,山大王前后两种解决方案的效果迥然不同。第一种是给利益,可姑娘宁死不屈;第二种,是威胁,姑娘便权衡利弊,便顺从答应。其中就是人性的问题,即人们面对利益的时候可以放弃,但痛苦和威胁却让人难以逃避,进而会把痛苦扩大化,这是人的本能反应,也是人性的缺陷。我们在面对顾客的时候,关键时刻也可以恰当使用,既可以增强顾客对产品的依赖,也可以有效促成签单。
就上面的甲醛释放量,如果能利用人性的这一弱点,其说服的效果就大为不同。
导购“先生,你知道甲醛吗?”(导购要学会引出问题,为强调卖点作伏笔)
顾客“知道一些!听说甲醛对人体伤害很大的!”(顾客并不专业,要为他做标准)
导购“是的,甲醛对人体伤害是很大的,因为过量的甲醛会让人……。先生,请问您家有老人和小孩吗?”(转移至问题的载体,然后借题发挥)
顾客“当然有啦!”(顾客开始被你引导并控制)
导购“哦,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就更应该注重甲醛了,因为老人和小孩对甲醛的抵抗能力比较差的!”(开始利用威胁和痛苦的力量,引起重视)
顾客“你说的有道理,那怎样才能避免甲醛的问题呢?”
导购“……”(此时才是介绍产品优势的最佳时机)
要想让顾客有感觉,就要找到顾客的穴位,只有点准了位置,才能一招制胜,才能让顾客找到真正说服他自己的理由;而在给理由之前,一定要先做铺垫,先通过产品的某项缺陷对顾客将要造成的痛苦扩大化,用痛苦刺激需求,然后再作讲解,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导购一定要有目的性思维,面对顾客的时候才会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只有把顾客引导到自己的轨道上来,销售才能朝着有利于成交的方向前进。
冷场”原因之四:顾客异议解决不妥善
顾客从进店到出店,就是导购解决顾客问题的过程,相信这一点大家是认同的。顾客问题解决的及时而有效,顾客就能多停留3分钟,导购就多一些机会,多获取一份信任;否则,顾客就多一份疑虑,甚至快速溜掉,这就是终端的“临门一脚”,即处理好了就是把顾客往里“踢”,处理的不好,就是把顾客往外“踢”。这一脚直接决定着导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可是,我们终端在面对顾客异议的时候,处理的效率很低,要么苍白无力,敷衍顾客 ;要么得罪顾客,赶顾客走;要么压力太大,建立“冰带” ;要么消极败退,甘拜下风 。
首先,当顾客提出一个问题,导购要很快就能判断出来这一问题的背后是什么?顾客到底在想什么?然后才能针对性的解决。比如,顾客说“你们的牌子怎么没有听说过啊?”大家往往是这样应付的:
“我们的牌子知名度还可以啊,你看这些证书……”
“我们只是广告做的少了些,知名度主要靠广告,羊毛出在羊身上……”
“先生,是的,我们是新牌子,但是我们的质量很好……”
“大品牌价格高,我们的价格便宜……”
第一种应答是直接否定顾客问题,意思就是说:你怎么没有看出来啊,你太没有眼光了吧,你看看这些证书!
第二种应答是被动的落入了顾客的圈套,并纠缠问题本身,虽然话有道理,但顾客想了:广告少,也说明实力有问题。
第三种应对是直接认输,还是在被动的回答顾客。
第四种应对更糟糕,导购自己先挑起价格战,顾客问了:那你到底能有多便宜?
其实,顾客提出这个问题,其背后的问题是购买安全的问题,你的品牌能否让他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并且,这也是很多顾客的购买习惯,可能只是随口一问;如果对你的产品很了解的情况下抛出这个问题,那就是在为后面的杀价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