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纺新品牌,怎样才能与高高在上的一线商场友好携手,名利双收呢?
人。
企业需要
一个值得老板信任的人;
一个懂得游戏规则的人;
一个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亲和力,能够用采购熟悉的语言和方式进行沟通的人;
一个意志坚定,能够忍辱负重,百折不回的人;
一个懂得怎样为企业争取最多资源利益的人;
年龄不要太小,口才不要太好,形象不能太差,姿态不能太高。
商场只有接受了代表厂家这个人,才能接受这个品牌。
政策。
进入一间一线商场,意味着百万级的销售额,十万级的毛利,间接的效益更不用说,行业地位提升,品牌知名度提升,二线商场,加盟代理主动上门…不错吧。这么好的事谁不想?没有政策能行吗?
商场的人和你我一样,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需求,也有自己的苦恼,也要对内部上级和同事有所交代,也要面临工作任务和生活的压力。 如果你做一个一线商场经理,每天被众星捧月一般,你手里有大把品牌可以选择,你会怎么样?会不会有点小脾气?会不会有点小想法?理解万岁!
那么多厂家,那麽多笑脸,那么多许诺,你选择起来自然有了一份自信从容…
但是工作始终是第一位的,工作做好了,任务完成了才可以想其他的。坐到今天的位置不容易…
了解你的合作伙伴,消除他的顾虑,取得他的信任,博得他的好感,引发他对品牌的兴趣关注…OK!
这一步走好相当难,但下一步更难!
做好自己公司内部的沟通。有的牌子效果图都出了,甚至合同也签了,最后时刻没进去。为什么?自己内部的问题。决定的事就要办,办就要办到位,早办好过晚办。零售行业有什么难的?有高科技吗?都是些琐碎的东西,细节。看谁做得深,做得细,做得到位。
好了,要签合同了。大功告成了?等等...
别忘了你怎么进来的。是因为有人出来,你才进得去。商场寸土寸金,一个萝卜一个坑。这么好的商场进都进了,干嘛出来?当初能进,说明产品各个方面都差不到哪去。
有句家乡的俏皮话: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那就说说进不去商场的缘故。
定位不准。
一个高端牌子去谈一个跑大货的商场,好得了吗?客层不同,看着人流量很大,少有你的目标顾客。淑女屋的产品够好吧?早期的更好,不止是精品,有的简直就是艺术品!东门客流够大吧,谁敢说茂业不是国内一线商场?一个月几千块销售。怪谁呢?
商场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与否。客单价,主推产品风格定位都要接近才适合。
合同没签好。
合同有几个关键点:
位置:一个正边柜和一个相同面积而又偏僻的岛柜业绩会相差N多倍,高端品牌尤甚。
保底:出来的牌子大都是被保死的。谈判者专业水平有限,对行情缺乏了解,不会谈,或者不敢谈。当然也有政策因素。水至清则无鱼。你看那些大牌风光,他们付出的辛苦又有谁知?
扣点,费用:弹性很大。哪些可谈,哪些不可谈,谈到什么程度为合理。那就看你的专业水准了。你不谈,人家把你当棒槌。你会谈,不但能为企业争取更多实在的利益,采购还会高看你一眼。一个看你不起的人,你对他再好,他会把你当朋友吗?
账期:有的商场效益蛮好,可是跨领域经营,小心压你的款。卖得越好,压得越多哦。
其他方面可以忽略,很多商场合同都是大律师行做的,充分维护甲方的利益,绝无任何纰漏。看看你给加盟商的合同,都一样,对吧?
合作起来就容易多啦,大场的采购不但专业,更加敬业。有时你自己专柜的事情他们还早知道,而且旁观者清。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就是了。沟通也是生产力嘛。
商场一般会有几类牌子:做形象的,一般是国际一二线的牌子;跑量的,如富士,罗莱等国内牌子,任务总要完成嘛;有特色,有独特卖点,值得培养的新品牌;关系户的;自己排排看,可以归到哪一类?
再有,思路之一:直营带加盟;一般做直营应在一线城市,只做一两个终端既不能覆盖所有商圈,影响力不够,也不经济,做到5个以上,营运管理费用就可以摊下来了。形象,流水,利润三者兼具,定位一致的商场是最佳选择。代理商比例高的商场,合作起来更是万无一失!